抓好第一要务  快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

阿坝州人民政府州长  张东升

 发展是硬道理,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世纪新阶段,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阿坝州这样的老少边穷地区而言,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近三年,抓好第一要务,就是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阿坝州建成为全国藏区第一州的宏伟目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全国共有十个藏族自治州,从2002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州除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居首位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居于第二位,第一位是青海省海西州。要实现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在三年内赶上和超过海西州。

一、我州与海西州的主要差距

(一)海西州与我州基本情况的比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青海省的西部。全州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是我州的3.87倍。海西州州域主体是著名的矿藏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面积25.66万平方公里,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约15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价值总量的90%。而我州是世界少有的旅游资源富集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的五大精品,我州占了两个;提升的四大遗产,我州占了两个;开发的五大片区,我州占有面积最大的一个片区。海西州人口33万多人,不足我州的一半,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5%,而我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二)我州与海西州的主要差距

阿坝州与海西州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表

                                            亿元、%                  

 

阿 坝 州

海 西 州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国内生产总值(GDP)

45.2

11.3

70.0

16.0

-24.8

-4.7

  第一产业增加值

10.5

-0.9

3.4

5.0

7.1

-5.9

  第二产业增加值

16.9

15.1

45.7

15.8

-28.8

-0.7

    工业增加值

9.7

-0.8

35.2

10.4

-25.5

-11.2

    建筑业增加值

7.2

53.2

10.5

38.2

-3.3

15.0

  第三产业增加值

17.8

16.3

20.8

18.5

-3.0

-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7.0

43.0

49.0

23.6

-12.0

1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2

9.2

11.5

24.5

-0.3

-15.3

地方财政收入

2.3

22.1

2.8

16.4

-0.5

5.7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1311

7.1

2189

6.8

-878

0.3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13556

17.0

18647

17.2

-5091

-0.2

注:表中绝对值均为2002年统计年报数,增速为2002年比2001年增长速度。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我州经济实力与海西州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均大大落后于海西州,经济总量低于海西州24.8亿元,经济增速低于海西州4.7个百分点。从产业看,主要的差距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工业增加值低于海西州25.5亿元,增速低于海西州11.2个百分点。

二、我州的追赶目标

从上表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追赶的方向: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州第一产业的优势,第二产业要奋起直追,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要勇挑追赶的重担。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来讲:

GDP:海西州近几年的增速在15-16%,2001-2010年其规划的年均增速为15%,据此测算,到2006年,海西州的GDP总量为122.4亿元。由此测算出我州到2006年,在经济总量上赶超海西州的最低年均增速为28.3%。可见,我州要赶超海西州,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有非常大的难度。下面从三次产业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产业增加值:从目前我州第一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规划分析,今后我州第一产业年均增速达到5%是比较现实的目标,到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可达到12.8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近年来,我州投资保持了高位增长,五年年均增长37.6%。今年,我州工业经济又走出了长期以来的增长低谷,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因此,在第二产业的追赶上,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35.6%,我们应尽可能保持二产业这一良好的增长势头,力争今后几年年均增速保持在32%左右,到200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可达到51.3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我州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形势良好,在GDP中的比重已超过二产业居于首位。随着打造“大九寨”的不断深入,我州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会得到省和国家更大支持,发展前景更为看好。按照追赶目标的要求,第三产业增加值到2006年最低应达到58.3亿元,年均增速要达到34.5%。

三、追赶的措施

要在2006年赶超海西州,所要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州当前的发展水平。因此,没有超前跨越的意识和超常规发展的得力举措是不行的。

(一)“三个转变”是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这一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

张学忠书记7月来我州视察时,反复强调,“三个转变”作为发展的新思路和工作的新理念,是民族地区解决突出矛盾、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和根本途径,民族地区发展的任务更艰巨,发展的要求更迫切,更需要加快“三个转变”。要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做好经营城市、经营资本、盘活人才“三篇文章”,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1.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要深化对经营城市的认识。我们经营城市,要破除重财政、信贷投入,轻民间资本投入的意识,树立民间资本是重要的社会投入的观念;破除重拥有、轻转化的意识,树立资源只有通过市场运作才能成为资本,必须在转化上做文章、下功夫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从“等、靠、要”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二是坚持“不求大,只求精”的城市发展理念。张学忠书记要求我们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形成一些“草原明珠”和岷江、大渡河、梭磨河畔“明珠”。我们要站在与国际接轨的高度来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高起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经营、高水平管理。只有高水平的规划,我们的土地资源才能提高自身的价值。川主寺镇、漳扎镇建设要向瑞士达沃斯看齐,建设成为“东方达沃斯”,茂县、汶川、日隆、九寨沟、若尔盖、红原等旅游城镇要向中国优秀旅游城镇看齐。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第一,加强服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在信息咨询、产业政策、金融服务、技术改造、维护权益等方面主动为民营经济搞好服务,要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

第二,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集中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民营企业。

第三,要落实好州委、州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决定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集中力量办好工业经济和牦牛经济两个经济园区。两个园区应当营造优良环境,成为对外开发的窗口,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前沿阵地。各县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本着“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所突破和创新,树立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重于投资的观念,出台包括软硬服务在内的优惠政策,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各行各业都要以开放、灵活、宽松、诚信的实际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维护其稳定性。

第四,要放宽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坚持国退民进,除少数必须由政府垄断的行业外,全部向民营经济开放,改变贯于国有控股的作法,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军主导产业。

第五,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既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又为银企双方减小风险。

3.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第一,要在人才观念上实现突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树立人才资本投资是回报最高的投资的观念,树立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观念,树立人才重在使用的观念。

第二,要在机制上实现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才使用方式,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支持人才在省内企事业单位“柔性”流动,探索人才创造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激励机制和人才资本的回报机制。

第三,要在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对现有人才进行清理,摸清人才家底,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引进的计划。人才培养要紧紧结合模范自治州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中长期规划,将战略重点放在本地人才的培养上,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次地培养一大批今后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所需的人才,注重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引进一批一时难以培养又为加速发展所急要的短缺专门人才,弥补人才结构的断层。

第四,要在人才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机制。人才结构的调整重点是改变大量人才聚集在行政的不合理布局,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专业技术人才转向企业和基层,集中到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提高信息技术、农畜产品加工、中药材开发、水电、高耗能工业、科技教育、旅游产业、医疗卫生等事关发展全局领域中的人才比重。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性现代企业家,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及法律的涉外人才,大力发展适用型人才。

第五,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促进中青年中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采取期权制、年薪制、技术入股等方式,建立人才收入与经济效率和工作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依法保护人才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兼职收入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以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以事业、感情和待遇留住人才,努力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二)在对海西州的追赶上,要坚持“扩大一产业优势,二产业奋力追赶,三产业勇挑重担”

1.围绕农牧民增收,加速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虽然我州一产业经济总量在十个藏族自治州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目前,超出海西州7.1亿元,但是年增长速度较低,近五年的年均增速为2.7%。好在,我州对加速一产业发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了好的思路和措施。一是以正在进行的牦牛经济园区建设为契机,提高牧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促进畜牧业经济的飞跃。去年,我们引进的牦牛公司获得了很大成功,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这条路子是走对了,要坚持走下去,做大做强“牦牛经济”。二是要坚持用发展工业的办法来改造传统农牧业。在农业、林果业产业化经营上也要坚持以龙头企业牵引,推动基地建设,带动农户的路子,在抓好润禾、九寨干红、黑水淀粉厂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的同时,今年下半年,争取把禾嘉集团引进来,带动我州苹果、雪梨、蔬菜的深加工,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保障。三是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村牧区专业协会、专业营销、专业市场、专业队伍等中介服务组织,构建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取消农产品销售中的不合理收费,及时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信息,帮助农户联系市场,促进我州农产品销售。四是积极动员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搞好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进行清选、分级、包装,提高品质和质量,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占有率、产品收益率。五是做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组织农户有序地采收中药材、山野菜、山野菌,大力兴办加工业。要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农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2.实施水电强州战略,确保工业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州工业生产增势强劲,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在今后几年保持17%左右的增速。一是要争取10万吨电解铝项目在今明两年内立项、投产,初步测算,可年增加工业增加值3亿元;二是抓紧在建的福堂、天龙湖、金龙潭等骨干电站的建设,要尽可能提前竣工投产;三是加速黑水河流域的开发进程,尽早争取双江口、狮子坪电站的立项和开工建设。把原来规划的2007年内再新增31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缩短到2006年内,可年增加工业增加值6.5亿元左右;四是加强电网建设与管理,加快牧区电网二期工程建设,解决好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五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进行紫坪铺水利工程淹没区企业技改、迁建,坚持科技兴工、环保立工、开放强工,使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目标。

3.加大投资力度,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投资力度的大小是关乎我州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02年,海西州经济总量高出我州24.8亿元,但其投资仅高出我州12亿元,且增速低于我州19.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州在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统计数据表明,我州投资与GDP增速有如下数量关系:每投资1亿元,可拉动GDP增长约0.35个百分点,而我州追赶海西州所需的GDP年均增速要求达到28.3%,据此测算到2006年我州所需的投资总量为324亿元左右,年均投资量为81亿元左右。我州2003年至2007年计划总投资426.61亿元,且有相当部分的项目是在2003、2004两年内投产或实施,我州在2006年前完成324亿元左右的投资是可行的。

在投资领域的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根据国债投向,加大争取力度。尽可能多争取国债资金。同时积极争取援藏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省预算内资金。

二是改善银企合作机制。实行资本运作,加大银行贷款投入。以九寨沟、黄龙门票收入作质押争取开行、农行贷款,出让优势企业,两项融资20亿元。

三是营造环境,吸引民间投资。尽快出台环保项目收费政策,通过出让特许经营权,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缓解资金压力,弥补建设资金缺口。

四是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确保投资增长的连续性。

一要尽快竣工一批项目。力争通县油路机铺路面、瓦松路、川九路、九环线整治、九黄机场、九寨天堂、退牧还草、无电乡建设(一批)、光伏工程(一批)、5个垃圾处理厂、九环线6个污水处理厂、四姑娘山双桥沟公路整治,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公检法基础设施建设、县级政权办公设施建设、藏区县医院、藏医院、乡镇卫生院、部分县急救中心、中小学危房改造、文化中心、草场恢复与建设、退耕还林、人畜饮水、州庆项目等在今年内竣工投产。

二要加快建设一批项目。加快鹧鸪山隧道建设进度,州庆时贯通;加快福堂电站建设,首台机组年底前投产发电;加快天龙湖电站、姜射坝电站、回龙桥电站、二道桥电站建设步伐,和主要工业集镇、旅游集镇通讯及农村通乡电信工程、九寨沟内污水处理厂(设施)、牦牛公司红原牦牛直饮奶加工工程、九寨沟、毕棚沟、牟尼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提前开工一批项目。力争平松路、若九路、都汶路、郎川路、狮子坪水库、桑坪电站、竹格多电站、毕鹏沟电站、达古冰川开发、县城电网改造、牧区电网二期、主要县城道路、若尔盖沙化治理等一批项目提前开工。

四要认真储备一批项目,积极做好大渡河规划调整的协调工作和黑水河流域、白龙江流域、杂谷脑河流域、孟屯河开发,观音桥电站、汶马路、茂绵路的前期工作。建立州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项目库,密切注视国债投向,作好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储备一批项目,至少达到可研深度,能达到初设深度要努力达到,以利抢抓机遇,争取国家、省的大力支持。

五要推出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由州外经贸局和州计委研究提出意见,以州政府名义尽快推出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让出优势资源,广泛招商引资,扩张投资规模。

五是推行投资多元化,调整投资所有制结构。

今后除少数必须由政府垄断的行业外,原则上不再兴办国有独资企业。计划部门要从项目立项起把好关口,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民营企业。政府掌握的资金,对完全公益性事业采取全额投入,对一般公益性或有经营性质的公益事业,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民间投资。

六是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国债项目的启动,要求很严格。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特别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确保资金的安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项目管理的好坏,涉及到投资环境的问题,事关全州经济发展大局,务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想,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特别是项目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对项目开工、建设、竣工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要严格执行重大建设项目四项基本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严格依法办事,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项目资金特别是国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为争取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

4.全力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带动全州经济实现新跨越

今后一段时期,阿坝州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倾力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加快把阿坝州建成四川国际旅游通道,为全省旅游业发展创建世界级平台。具体目标是: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幅度在30%以上,到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5亿元,2006年至2010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20%以上,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7亿元,在国内游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入境游的收入要逐步实现与国内游收入持平。为此,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植,坚持旅游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延长旅游产业链,带动一产、二产、三产的全面发展,真正起到龙头产业的作用,以发展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以发展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以发展旅游业带动农牧民致富奔小康,以旅游业为支撑发展旅游城镇,推进城市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我们要把旅游产业做成一个大规模产业,下大力气改变过去小规模、低效益、无序竞争的现象,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业,尽快变旅游资源大州为旅游经济强州。

打造大旅游国际精品,建设大旅游国际通道,就是要坚持用大旅游发展战略,高水平、高规格地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建设四川国际旅游通道。这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目标,更是我们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尽管我们近年来在推进九寨沟、黄龙等与世界旅游接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显露“小家碧玉”之嫌。为此,我们将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网络化资源。阿坝州旅游资源密集,容易形成旅游网络。我们将坚持规划决定开发和建设的理念,高起点规划大九寨国际旅游区,高标准建设大九寨国际旅游区,高水平管理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我们将着力整合旅游资源,把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建成四川连接世界的桥梁与窗口,形成集会议、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旅游精品,成为我省入境旅游的标志性产品。加快黄河第一湾、美朵湖、黑水达古冰川、阿坝年波叶则山、松潘古城、茂县营盘山等景区景点开发步伐。二是突出民族性特色。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阿坝州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藏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奇葩。我们将把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红军长征革命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规划建设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至理县桃坪羌寨藏羌民族风情走廊,使藏羌民族风情与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等自然生态风貌结合起来,赋予生态旅游以文化的灵魂,展现独特的魅力。我们将强力推出一批民族文艺新人、新作品,让游客感觉到“九寨沟的早晨是鸟儿唤醒的,九寨沟的夜幕是晚会拉开的”。三是建设配套化设施。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服务型产业,必须要建设与之匹配的一系列设施,让游客花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享受。阿坝州目前的旅游配套设施与其资源品位极不相称。我们将着力于提升阿坝州的可进入性,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大力改善交通、运输、通信、能源、宾馆、娱乐等条件。尤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内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相当规模的“草原高速公路”。四是提供世界级服务。服务游客是旅游业的天职。伴随九黄机场通航,伴随“九寨天堂”竣工,进入阿坝的游客层次将立即提升,旅游形态将由单一观光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将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

总之,切实抓好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是阿坝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要求,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不断让全州人民在加快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鸣谢来源:阿坝州政府网  2003-9-11)